
美国中西部的大豆收获季,本该是金色的喜悦,如今却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。
今年的天气格外帮忙,伊利诺伊、爱荷华等农业州都迎来了大丰收,仓库里堆满了千万吨金灿灿的大豆。
可农场主们的脸上,没有一丝笑容。
他们盯着这些卖不出去的豆子,心里比谁都清楚,一场由白宫发起的贸易战,正在将他们推向深渊。
这些曾经最铁杆的特朗普支持者,现在不得不站出来,苦苦相劝:别再跟中国对着干了,我们真的扛不住了。
丰收的苦果谁来尝
马里兰州的农民大卫·伯里尔,看着自家农场里堆积如山的收成,满是无奈。
“这是我这辈子种得最好的庄GA稼,”他对着镜头说,“现在只能搅碎了当饲料。”
关税战把一切都毁了。他算了一笔账,现在每种一亩大豆,就要亏掉100到150美元。
就他自己的农场,今年的损失就超过40万美元。
更糟的是,成本还在涨。化肥、农药、农机,因为关税,样样都贵了不少。
普渡大学测算过,现在大豆的盈亏平衡点是每蒲式耳12.35美元。
可芝加哥期货市场的价格呢?才刚过10美元。这意味着,种得越多,赔得越惨。
中国不买单南美笑开颜
曾几何时,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可靠的买家,订单稳,付款快。
伊利诺伊州的农场主约翰·巴特曼还记得,当年中国市场消化了他们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。
光是2024年,大豆一项就给美国农民带来了近128亿美元的收入。
那时候,每两亩地里,就有一亩的收成是卖给中国的。
但自从特朗普政府挥舞起关税大棒,一切都变了。
中方采取反制,对美国大豆加征23%的关税。而巴西、阿根廷的大豆进入中国,关税才3%。
这么一对比,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。
中国早就开始布局采购多元化,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
2016年,美国大豆还占中国进口总量的40%,到了2024年就跌到了22.8%。
今年9月份,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,直接归零。这是近30年来头一回。
谁来填补这个缺口?南美国家笑开了花。
今年前8个月,中国从巴西买的大豆占了进口总量的71.6%,阿根廷的出口量也同比大涨。
白宫的算盘农民的绝望
农民们想尽了办法自救。有人跑到越南、菲律宾找买家,可那些国家的市场需求加起来,还不如中国一个省。
明尼苏达州大豆种植者协会主席达林·约翰逊急得不行:“就算现在和中国达成协议,今年的收成也算砸手里了。”
农民们心里跟明镜似的,中国根本不吃强硬那一套。
最让他们气不过的是,白宫不仅没解决问题,还在帮倒忙。
一边承诺给农民600亿美元补贴,结果说是要削减公民营养补贴来凑,至今没见到钱。
另一边,居然给阿根廷提供了200亿美元援助。
而阿根廷刚取消大豆出口税,靠着零关税,短短两天就从中国拿下了130万吨的订单。
约翰·巴特曼怒斥道:“政府的关税政策就是一把霰弹枪,伤的全是自己人,还帮着别人抢我们的市场。”
APEC前的强硬秀谁看
眼看APEC峰会临近,特朗普政府也急了,满脑子想着怎么在谈判桌上“再赢一局”。
他们在会谈前就甩出一份“对华谈判清单”,列了四个要求,核心之一就是要求中国恢复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。
结果呢?中方干脆利落地全拒了。
中方的态度很明确:做生意可以,但不能把粮食当政治筹码,你不能逼我买。
特朗普的团队根本不懂农业。他自己是搞地产的,财长贝森特是搞金融的。
他们不明白,农业产业链不是按个按钮就能切换市场的。
就连财长贝森特自己都承认“感到痛苦”,因为他也是个豆农,清楚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。
可除了说些“达成了实质性框架”的空话,他也拿不出任何实际的解决办法。
堪萨斯农民联盟的尼克·莱文多夫斯基说得更直接,农民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。
结语
农民们怕的不是中国,而是怕特朗普政府继续拿他们当炮灰。
他们知道,和中国做生意虽有波动,但总体稳定。而特朗普式的“交易型外交”,政策像过山车,根本没法安心种地。
中西部的农业州,本是共和党最稳的票仓。
但从2017年到现在,已经有16万个农场消失了。仅2024年,就有超过200个农场破产。
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数据显示,对华农业出口支撑着21万个美国就业岗位。
耶鲁大学的测算更扎心:关税战已让美国每年损失上千亿美元,每个家庭多花近两千美元。
这笔账,怎么算都不划算。特朗普或许还想硬撑,但地里的大豆等不起,农民的家底也耗不起了。
翻翻配资-配资杠杆-个股杠杆-实盘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