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6日上午10点,菲律宾方面再次搞挑衅,而且以身试法。10多艘公务船从四面八方冲向黄岩岛,试图冲卡,不料我方早有万全准备,在此守株待兔!菲冲卡不成,反落得十分狼狈,不仅有船只疑似受损,甚至航迹显示,有一艘船疑似被带走管制。对此结局,一向活跃的菲海军,这次只说了一句话。
16日,我海警发言人介绍了执法全程。10多艘菲律宾公务船从四面八方试图侵闯我黄岩岛领海,中国海警先是喊话劝退,即亮身份、喊话、警告,你在我划定的水域,立即离开,不服从就后果自负。这步骤既是法律流程的一部分,也是给对方留档存证。
随后我方再进行航路管制,也就是把周边航道“局部封锁”或管控。限制进入、改道警示、设临时禁航线。此动作的目的不是直接驱赶,而是把对方的活动空间掐住,让菲律宾明白“你不能随便开进来”。
哪知菲律宾方面仍是执意冲闯,没办法,我方只能出动水炮攻击,给其浇了个透心凉。需要注意的是,水炮攻击可不只是给对方洗洗船身,这是一种不致命但高压的管制手段,能短时间内破坏对方指挥、扰乱补给与视线,让对方不得不撤离。
需要注意的是,我方通报中还提到了一点,即菲律宾“故意冲撞中方正常行驶中的海警船”,这非常危险。海警船船只吨位大、速度快,哪怕小角度擦碰,也可能造成船体破损、船员伤亡。黄岩岛附近水域浅礁多,稍有不慎就是搁浅、进水,这不是开玩笑。
菲方这种“故意冲撞”的行为,等于把对抗升级到“以船攻船”的层级,我方有权利将其定性为挑衅甚至“准军事行为”。环看整场动作,我方现在是“控场方”,菲船执意冲撞,责任在菲方,我们是合理管制应对。
菲律宾自知理亏,沉默了好久,终于出来回应了一句话。16日上午11时18分许,菲律宾海军发言人只是不咸不淡地称中方“管控”的说法不真实。别的一律没有回答。菲律宾海岸警卫队(PCG)则是对此事情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。
相比以往,这次菲律宾的回应实在是太短了,说明菲方确实心里发虚。这就像打官司只敢挑字眼,不敢谈细节。为啥?因为细节里一旦扯到“冲撞”“水炮”,菲方心里清楚很难占理。另一方面,真正下水的单位是菲海警,不是菲海军。结果菲海警一句话没说,反而让菲海军出来硬扛一声。这其实很说明问题:最清楚现场状况的人反而不敢说,怕被视频、影像打脸。沉默有时候比狡辩更能说明心虚。
菲律宾政府应该很清楚,事件一旦细节化,国际上未必全能站在他们一边。所以我分析,其当下菲方的策略是,尽量降噪、等美国这类外部力量来帮腔。
菲方这一套表态,其实是在玩“最低成本防守”:既不承认错误,又不敢全面对抗。这说明他们心里清楚:这次确实有点骑虎难下,至少在事实层面没法硬撑。
总之,菲方的发声,比沉默还尴尬。沉默显得心虚,发声又显得单薄,最后只能“打个嘴炮”,把场面糊弄过去。
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我方在把黄岩岛升级为自然保护区后,确实加强了执法力度。以前黄岩岛更多是“争议海域、实际控制”。现在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就相当于:我们不只是维权,还要“环保、科研、管制”。这也让中国的执法行为从“临时性”变成“制度化”。自此以后,菲律宾心里也该有杆秤:中国的黄岩岛保护区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要真刀真枪地管起来。
翻翻配资-配资杠杆-个股杠杆-实盘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