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末年,经过两百多年的满清统治,汉族人民终于产生了推翻满清政权、恢复汉人统治地位的强烈愿望。一批知识分子纷纷开始思考和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,甚至有不少人描绘了这个新国家的疆域范围,革命军也在这一时期悄然崛起。当时的文人们深受日本在华夏各地宣传的思想影响,认为“华夏只包括传统的汉地十八行省,满洲、青藏、高原以及天山南北的土地不属于华夏”。这些思想在当时的革命军中蔓延开来,甚至许多革命党成员也接受了这种观点。实际上,当时革命军中混入了不少日本帮会成员,这些日本人借机误导革命军的文人,鼓动他们仅在传统汉地建立新国家,放弃边疆的土地。这一切实际上是日本试图通过削弱华夏大地的完整性,为其日后的扩张铺路。
受到日本影响的革命党文人,于1903年发表了名为《政体进化论》的文献,主张建立的新国家应仅涵盖汉地十八省,认为这片土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远远超过了美洲的十三个州。他们声称:十八省的地理条件使其能够独立并走向民主,四亿同胞同文同风,众志成城,定能成就伟大国家。文人们坚信,这样的“民族独立”将会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上迎来一个完全没有缺憾的共和国。他们甚至强调,建立这样一个民族国家,完全是汉族人民的权利,历史上其他族群与汉族并无大碍,他们应该恢复这个历史使命,实施民族独立和共和宪法。
然而,当时革命党中的武将们却坚持认为,清朝的疆域应当继承,满洲、青藏、新疆及天山南北应该是华夏的一部分。无论如何,这些武将主张每一寸华夏土地都不应轻易放弃。对此,部分文人却持不同看法,认为“边疆地区无汉人定居,应放弃”,他们甚至错误地认为边疆地区没有汉人的存在。实际上,尤其是东北三省,当时已经成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地区。
展开剩余62%著名的清末文人章太炎也深受日本人宣扬的“华夏仅限十八行省”的观点影响,主张和满清分治天下。他认为新国家只应包含汉地的十八省,而满清则继续控制关外的地区,包括内外蒙古、青海、西藏和新疆等。章太炎甚至提出,满清可以继续统治这些边疆地区,保持他们的政权。他的这种立场直到后来发生变化,因他发现新疆早在光绪年间已经设省,天山南北的土地从汉宣帝时期就已被纳入华夏版图,因此他修改了立国范围,最终提出新国家应包括汉地的十九个省份。
在1908年,章太炎在《民报》上公开发表了文章,他写道:“如果满洲政府能够自觉明智,退回旧地,恢复靺鞨金国的传统,那么汉族人就不再与满洲有任何怨怼。神州大地辽阔,民众众多,足以治理国家。若由汉人治汉,满人治满,虽有所减少,但政治将更加精细严明。” 他甚至进一步提出,外蒙古、西藏、新疆等地应归满洲统治,而汉地十九省则由汉族人治国。
然而,章太炎并没有意识到,东北三省实际上早已成为以汉族为主体的地区,而且辽东、辽西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纳入燕国的版图,属于传统的汉地。唐朝时期,吉林和黑龙江曾受到唐朝的羁縻统治,唐玄宗还在这些地方设立了忽汗州都督府。而明朝时期,明成祖在东北设立了奴儿干都司,再次对东北地区进行治理。
清末的很多文人对于建立新国家的观念与章太炎相似,都主张仅在传统的汉地设立国家,排除边疆地区。这些文人误认为东北三省不属于华夏版图,尽管这些地区早已是华夏的一部分。甚至有部分文人认为新疆属于传统汉地,然而对于东北三省的历史,他们显然没有深入了解。
这些荒谬的立国观念并非全然来自于文人的目光局限,而是深受日本人破坏华夏大地统一的宣传所影响。如果清末的这些文人提倡的狭隘立国观念成为现实,华夏的疆域将大大缩小,许多边疆地区将被割裂。这不仅会对中国的未来造成深远影响,也意味着失去丰富多样的历史与文化遗产。因此,作为现代的华夏子孙,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如今广袤的华夏大地,将历史的教训牢记在心。
感谢大家阅读这篇文章。如果您也热爱历史与名著,欢迎关注我的创作,我每天都会在今日头条为大家带来不同的精彩历史与文学作品,共同品读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与文化底蕴。
发布于:天津市翻翻配资-配资杠杆-个股杠杆-实盘杠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